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Differentiation of Somatic Delusions from Hypochondria_Donald Meltzer_1964

1.Donald Meltzer 認為,慮病是一個 transference 中無所不在、無可避免的現象。但那是因為 慮病 後來被擴大使用,囊括了 organ language, somatization, somatic delusion, psychosomatic 這種種現象
2. Freud 認為慮病、神經衰弱、anxiety neurosis 之間有 continuity,而Klein 關於 internal objects 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Klein 也將對身體疾病的反應,形容為慮病的。
3. 指出慮病一詞在目前使用的現況:所有跟身體有關的東西出現在 mental life 裡。可能是 rumination, body sensation, physiological change, tissue pathology。所以問題出來了,如何在 metapsychological 層次,區分出不同病理。
4. 他定義他的 approach 是繼 Rosenfeld 1958 代表性 paper 之後的再次努力, se range dans la lignée de Rosenfeld
5. 好像有個趨勢,hypochondriacal 用於內臟器官,somatic 用於所有其他 bodily preoccupation。
6. Bleuler 曾區分 katathymic and depressive type of hypochondria,前者擔心現在,後者擔心未來。
7. Donald Meltzer 認為,somatic delusion 與 慮病 的最大差異,在於兩者被報告的方式。慮病者的抱怨帶著 irritability,而且認為(期待?)醫生找不到他的問題所在,也不會仔細找。somatic delusion 的人則是疑神疑鬼又很害羞的承認,並且說大家都注意到了,但沒有人會去管它。
8. 另外兩者的病程差異
9.最主要的,他認為慮病關係到內臟器官、其功能、其 sensations;somatic delusion 關係到身體外部、這個身體對別人的意義。
10. 有句有趣的話:hypochondriq, a disease entity in psychiatry but found by psychoanalysis to be an inevitable part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11. 報告一個 early acute schizophrenic reaction 的男性病人,有很嚴重的慮病妄想。但是個案報告的部份,實在不怎麼樣。分析到了很後來,才透露有放屁的慮病妄想。
12. 認為慮病都是在分析過程中很早出現,而somatic delusion 要到後期才會出現。
otherwise 沒有重點了。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L'énigme psychanalytique (II)_Métapsychologie du sens

(p22)
11. 討論精神分析的科學性的問題時,經常講的是證明之困難,但忽略了去討論分析師如何定義其無知的困難

le progrès de la cure est fondamentalement lié à la manière dont progresse et s'organise, dans l'esprit du psychanalyste, la connaissance de cette réalité psychique individuelle. Cette connaissance s'appuie certes sur des repères théoriques mais elle se dévéloppe avant tout à partir de l'observation des effets produits dans l'activité mentale du psychanalyste par le discours du patient. L'ignorance coïncide avec l'absence de ces effets. Elle est progressivement combéle mais en même temps elle est reconnue comme irréductible. Découvrir l'inconscient c'est apprendre à vivre avec lui tout autant qu'à diminuer le poids de certaines de ses formations. Il faut donc tenter de préciser comment il est possible de faire surgir de véritables interrogations dans le champ de la théorie et de l'investigation psychanalytique.
Freud 的例子:在他整個生涯中,都是因為有失敗的經驗(experience negatives 這是Anna Freud 的說法),他的思想才有演進。但是他的例子,也有誤導之嫌,因為他同時是 le praticien qui observe, le théoricien qui construit le cadre conceptuel et l'investigateur qui explore le fonctionnement de l'appareil psychique. 他結合這三種角色的方式,使得他的作品相當的獨特。在他之後,大家的經驗都各自不同,辯論的角度也就各自不同。K. Eissler (1969) 說,這才是“正常的(精神分析)科學”

同一個事件,如果有不同的解釋,不必然需要做選擇,反而是要問為什麼會這樣。事實上,因為有理論上的矛盾,才會讓我們回過頭來看臨床材料。不過,精神分析 師之間的溝通,讓檢驗矛盾變得很困難。這比較是屬於機構之間社會學的問題,而不是知識論上的問題。結果就是,大家要嘛就是獨白,要嘛就是自己想辦法做 synthèse,把差異泯除掉,而非 dégager les contradictions。
第二種方式,是回到臨床實作,為什麼同樣 的經驗會開放出不同的解釋。這種方式也遇到resistance。用操作性的語彙來定義精神分析裡的謎團,對許多人來說,無法接受;因為他們覺得,這會把 精神分析的交會變成一種自然主義的觀察情境;把臨床經驗變成一種天真的客體化 objectivation。不過,一個科學計畫並不意味著分析師必須用其他方式來觀察,他還是可以用原本的方式: receptif à la réalité psychique de l’analysant。精神分析的交會,構成一個思考的歷程,它需要兩方的心智活動,臨床事實因此不能與這個 co-pensée 的 processus 分離。事實上,應當成為研究對象的,應是精神分析溝通(la communication psychanalytique)這件事的本身。在所有個人因素會介入對事實的判斷的情境中(因此需要建立一種互補的原則,來看觀察的行為與被觀察者之間 的干擾),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知識的對象,一直是用這種干擾效應來建立起來的。操作型定義,就是說這個對象應被慣常的方式定義清楚,才能辨識與測量。
(這 一段是在解釋上面說,分析師進入科學計畫,並不需要改變他觀察的方式。以及為何溝通的結構是最需要被研究的)Freud 的作品中,有許多符合這原則的例子。Freud 一直致力於讓人們看到新的精神事實,看到新的知識對象,他會給一些 criteria 來定義好幾種心智運作。這些描述必須要很精準,大家都要同意才行。所以精神分析的“科學”論述從一個經驗出發,但這個經驗原本的目的並不在生產出這個論 述。所以矛盾之處就在這裡了。要克服這個問題,就必須仰賴另一個經驗,也就是描述此經驗的分析師的經驗。用來指引臨床操作的諸多概念,會被「在分析師身上 形成並傳述出來的東西」來檢驗。所以,最後是分析師的論述會被檢驗,而非病人的〔構成謎團的,是分析師,而不是病人。沒有臨床操作的精神分析或許只是意識 形態的論述。 le vécu ne conduit pas toutefois directement a! conceptuel。但你所經驗到的,並不會直接就變成概念。 “La fécondité de son point de vue de départ clinique ne vient pas de ce qu’il apporte une solution, mais bien plutôt de ce qu’il pose de façon radicale un problème, qui est bien celui de la transposition en connaissance objective contrôlée(從臨床事實,就變成客觀知識了!), de la saisie active d’une situation.〕。但此論述與溝通的結構是不可分的。這個結構,應與它可能的倫理上的目的(événtuelle finalité éthique)分離開來,獨立成為科學探索的場域。